News
碳纖維自行車坐墊,貴,但是為什么還越來越受歡迎?
眾所周知,碳纖維以其輕、強在航天航空的高端應用越來越多,軍工以及國防等也用得很多,也因它的耐候性、耐酸性等特性。而用在自行及運動器材除了酷,還有哪些買點?
1、極致輕量化,提升騎行效率
碳纖維坐墊重量普遍控制在90-200克區間(如ONIRII AIOM僅89克,Selle Italia SLR Boost僅95克),較傳統坐墊輕30%-50%。減重直接降低整車負載,尤其適合競技場景的爬坡和沖刺,提升踩踏響應效率。
2、剛性強,優化動力傳輸
通過一體成型技術消除傳統坐墊的形變損耗,將踩踏力量高效傳遞至踏板,減少能量損失。實測表明,剛性提升可使功率輸出效率提高3%-5%。
3、舒適性技術創新
壓力分散:CADEX的ETPU微粒流動技術、西騎者3D打印晶格結構,可動態分散坐骨壓力,減少長時間騎行的麻痹感;
震動過濾:ONIRII的弧形碳纖維簧片結構、Fizik的WingFlex設計,可吸收路面顛簸;
通風透氣:3D打印坐墊的鏤空結構(如Giant Fleet SL)提升散熱性,避免高溫悶熱。
4、人體工學適配與健康保護
短鼻設計(如CADEX/Specialized)減少大腿摩擦;中空結構(如Selle Italia Superflow)保護會陰血液循環,符合Body Geometry等醫學認證標準。
以下是不同品牌的碳纖維自行車坐墊的對比及應用場景:
而我們在選擇與碳纖維廠家合作時要考慮哪些問題呢?有哪些注意事項呢?
1、碳纖維材料成型工藝:
**易產生裂痕、分層、缺料,尤其淺色鍍層易透出黑色內層導致色差。
現在通過“真空袋抽真空+真空罐負壓固化”,消除碳纖維成型時氣泡和分層,良品率提升30%以上
**一體碳纖維工藝,采用弧形一體結構,消除底板與座弓連接冗余,減重至89克,同時提升剛性。
2. 結構設計:輕量化與舒適性平衡
碳纖維簧片結構(如ONIRII AIOM)可吸收震動,但過輕(<100g)可能導致支撐不足(限重100kg)。
碳纖維坐墊“短鼻+中空結構”:如Selle Italia Superflow,保護會陰血液循環,適配競技姿勢。
3. 碳纖維表面處理與組裝工藝
**碳纖維產品的傳統膠粘易溢膠、強度低,影響美觀與安全?,F在碳纖維制品的設計初期就直接用“對位凸起+限位槽設計”,安裝部與底墊精準嵌合,結合螺絲鎖固+局部刷膠,強度提升50%。
**碳纖維分體式連接件:預埋螺母件+膨脹鎖緊結構,簡化組裝并避免車架損傷。
另外對碳纖維廠家的規模及軟實力上有哪些注意點:
1、研發及量產能力:認證如前期的DFMEA設計風險模式、樣件階段的控制計劃以及批量階段的控制計劃、作業指導書等。
2、如物流管理:中的先進先出、可追溯性等。
3、驗證設計能力的檢測設備,如需具備材料力學實驗室(如抗壓/疲勞測試),避免支撐失效風險。
4、量產與品控體系,如質量先期策劃APQP等等
5、產能規模、自動化程度以避免某些人工性的犯錯帶來的經濟損失,同時也能降低成本。都是值得注意的地方。
以上的有關碳纖維產品的成型、開發等有問題的,可直接聯系江蘇優培德復合材料,13968211586.